每个人都会老去。在北京,城区养老院“一床难求”,北京市老龄委负责人坦言“解决养老问题迫在眉睫”。
北京诚和敬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梁仰说,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然而康复养老,这一需求旺盛的产业,在我国成型的模式却少之又少。诚和敬公司的母公司北京国资公司一直秉承着“社会效益为首,经济效益为本”的经营理念,积极推进社会效益显著的项目。正是在这一思路的指引下,国资公司投资设立了老年产业平台公司——北京诚和敬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致力于养老设施开发、康复护理医疗和标准化服务,力求打造成全国一流的养老服务产业集团。
老人真正需要什么
老人真正需要什么?“一说到养老,大部分人想的是养老地产。其实老人并不需要豪华的房子,划一块地,在老远的郊区,这样的模式在以往的实践中已经宣告失败。”梁仰说。
诚和敬公司通过调研,总结出几个规律:老年人不希望离城区和自己原本住的地方很远;越老却越喜欢热闹;老人喜欢在自己的社区里头,隔壁的邻里互相都认识……同时,周边的环境、交通、卫生、医疗条件这些对老人来说也非常重要。 除了老人的喜好,更重要的现实是,北京市60岁及以上老年常住人口246万人,其中,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数量约60万人,失能老人为13万人。梁仰说:“这些失能和半失能老人构成了老年产业内对医疗、康复和护理的巨大需求,但目前需求远远不能满足。”
诚和敬做养老产业,是要在真正达到社会效果的同时避免同质化竞争。经过两三年的项目储备,自去年8月开始,该公司有了自己的发展定位——做老年康复护理和养老服务管理。
康复养老符合我国国情
如何实现康复护理这一理念?我们国家在这一方面非常缺失。老年人容易突发心脏病、脑溢血,医院救急后,漫长的康复也很重要。“老年人的心理依赖特别强,一旦得了病,往往会成天担心,这就更需要有专门的机构让他们放心。”梁仰说。
诚和敬公司将老年人最关心的康复医疗和服务管理,作为核心竞争力。例如,该公司的朱辛庄项目会专门开辟一个区域,叫做失智老人中心,这一中心将专门针对失智的老人,老人在这里既可以享受到康复护理,集中管理也使得这些老人不至于丢失。
今年,诚和敬公司收购了英智医院,这家拥有110张床位的民营医院,2、3层是康复,4、5层是老年公寓。做完康复的老人,还可以住在老年公寓里。梁仰说:“我们觉得这种模式,适合老年人的心态以及中国国情。”
与此同时,诚和敬的养老设施将“嵌入”城市里、社区里,甚至就在子女身边。诚和敬将提供老年人真正需要的设施以及康复管理、护理。
打口碑 做品牌
老年人对养老院有一种抵触的情绪。公办养老院排不上队,一些民营小企业承包的养老院,老年人觉得没什么资质,也不放心。“有些医院护工简单的培训后上岗,虐待老人的事情时有报道,所以老人对这些事情很是忌惮。”梁仰说,“老年人往往觉得缺少一个值得信赖的对象,而诚和敬公司这样具有充分社会责任感,实力雄厚的养老企业能得到老年人的高度信任。”
一栋房子可以很快就建成,而软件设施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诚和敬公司大胆启用了和国外合作的想法。梁仰说:“不是简单的咨询,也不是针对单个项目的浅层的合作。更多的是服务管理,管理流程规范,包括人员,品牌,知识产权的使用。”
例如该公司和日本木下集团合资成立了厚乐居健康管理公司,将日本精细化护理理念引入北京社区,在社区开小的护理工作站。“如何给瘫痪的老人洗澡,如何喂饭,以及洗澡的机器,日本人做的都非常精致。我们引进这些也是为了满足更多老人被照顾的需求。”
该公司和美国贝尔蒙特养老社区管理公司合资成立了诚敬蒙特管理公司,将美国人文管理理念引入北京高端养老社区,为建设符合北京“国际大都市”形象的养老水平起到引领作用。
为了更好地满足“医疗康复”这一老年人的刚性需求,诚和敬公司建立起自己的三级康复护理系统。在广泛与大型综合性医院建立紧密合作关系的同时,投资建设康复专科医院,并同社区医院合作设立社区康复工作站,以此为基础向居家康复延伸,最终形成康复医院、康复工作站、居家康复者的三级康复护理体系,为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提供坚实的康复医疗支持,提高养老服务水平。
对于日后诚和敬的发展,梁仰有清晰的思路,通过高端路线先把品牌做出来,只有品牌确立,得到市场认可,才可以更大渗入到中端市场去,向更广大人群提供服务。